当前位置:星座命理网>命理>百家姓>

姓氏寻古|400年历史风云下的卫氏大宗祠

百家姓 阅读(1.45W)
  广州老祠堂,拥有者400年历史风云下的卫氏大宗祠,为典型的明朝建筑,其建筑面积及建筑高度都堪称广州地区之最。百家姓卫姓,它也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。
姓氏寻古,400年历史风云下的卫氏大宗祠
  说到广州老祠堂,不得不提的是位于海珠区南端、紧靠珠江后航道的沥滘村卫氏大宗祠。卫氏族人在沥滘村赫赫有名,为一方望族。这座紧靠珠江边的卫氏大宗祠屋顶上有飞檐走兽,还有高翘尾巴的屋脊鳌鱼。据了解,卫氏大祠堂至今已有400年历史,为典型的明朝建筑,其建筑面积及建筑高度都堪称广州地区之最。

  400年历经两次大修
  广州有句俗语叫“未有河南,先有沥滘。”海珠区沥滘村有900多年的历史,相当悠久。沥滘村位于海珠区南端,古时河流纵横、水网密布,是典型的南国水乡格局。相传南宋时,卫氏先祖来到这里在此安家,经世代辛勤劳作,虔心向学,终成望族。座落于海珠区沥滘村的卫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,至今已经400年整了。

  据了解,卫氏大宗祠曾在清朝时进行过修复,解放后曾做过仓库、机房,历经水浸、漏雨,后由政府、族人合资约190万元于2004年8月进行修复,经过修葺的卫氏大宗祠随后免费对外开放。

  据了解,由于卫氏大宗祠历史悠久,建筑富有特色,1993年,卫氏大宗祠入选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2年,卫氏大宗祠入选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随后因祠堂地基出现沉降,祠堂开始封闭,不对外开放。

  面积最大、主梁最高
  卫氏大宗祠是广州保存完整的明代木结构祠堂建筑的典范,其建筑结构、手法及祠堂内的石雕、木雕、砖雕、灰塑等,都是广州现存明代建筑的佼佼者。其主体建筑有仪门、门楼、前廊、主殿、后殿、青龙巷、白虎巷等,占地2000多平方米,宗祠为四进三天井结构。

  门额上悬挂着“卫氏大宗祠”五个大字的直笃牌匾,俗称为“烧猪盆”,据称是须皇帝御封才能挂上的。在卫氏大宗祠大门两侧,一副对联生动地反映了卫氏先人的定居历史,“爱江海汪洋先入番禺开沥滘,羡峰峦秀丽再达东莞开茶山。”

  穿过大门,便是“燕子斗拱”、中堂和后堂。中堂乃族人议事及待客的地方。卫氏族人卫旋坤介绍道,这里的中堂与别处的中堂不同。“广州市现存的祠堂中,说到占地面积最大的有三间,分别为荔湾区的陈家祠、番禺区的何家祠以及我们的卫氏大宗祠,而说到最高的祠堂,就当属我们卫氏大宗祠了。”卫旋坤表示,祠堂内的中堂名为“庆源堂”,其门楣按照正梁计算达12米。

  “燕子斗拱”显尊贵
  “若非皇亲国戚,这个燕子斗拱是绝对不能建的。”走过大门,祠堂内一座伟岸的牌楼让人震撼。只见牌楼为四柱三楼式结构,正楼为庑殿顶,次楼为歇山顶,檐下为五跳密密麻麻排列的黑色如燕子窝的造型,牌楼中间牌匾上横书“百世周宗”,两侧是两列小字:“文章华国,诗礼传家”。卫氏族人卫生铁介绍道,“我们卫氏是周代宗室之后,并以继承周代的礼乐文章为傲,所以我们一族素有‘五百年祖德,十三代书香’的美称。”而这个宗祠二进牌坊上的“燕子斗拱”是身份的象征,因为祖上有明嘉靖皇帝的外孙婿,才准许建造这气派不凡的大宗祠。
相关文章